【明報文章】接觸市民,不難發現不少市民對《明報》有種情意結。有位偶爾碰面的老先生,他曾經跟筆者說過:「我看了《明報》數十年,如果每天手上沒有一份,很不踏實;看《明報》不是純粹看新聞,《明報》的副刊、專欄等,文學水平甚高,其他報紙沒有這種氣質。」
《明報》今年創刊60周年,在這60年間,面對香港和全球環境變化,成本既大幅增加,加上互聯網興起,一份報紙能夠屹立不倒,而且至今仍有一群忠實讀者每天購買實體報紙支持,實在難得。這說明《明報》具有吸引力,而這份吸引力,離不開《明報》全體上下用心辦報的付出。
文化涵養 歷久不衰
不少人都知道,《明報》的創辦人之一是鼎鼎大名的查良鏞(金庸)先生,當時金庸小說專欄膾炙人口,《明報》、查良鏞先生、金庸小說三者可謂密不可分,而查良鏞先生更為《明報》撰寫社評20餘年,以「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傳頌華文界。筆者覺得,《明報》和金庸小說一樣,沒有被時代洪流冲淡,反而兩者保存的文化涵養,歷久不衰。
喜見《明報》創刊60周年,與香港人一同成長、一同進步。謹祝《明報》業務蒸蒸日上,正如老先生所說,繼續為香港提供一份有氣質、高文學水平的報紙。
作者簡介: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
[文.李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