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館火燭 先救電話簿 劉頌陽 明報助理執行總編輯
記者生涯最寶貴的資產,可說是電話簿和卡片。兩者背後代表的是消息網絡,當年上司走火警時逆人流而上,返回編輯部拿起電話簿和卡片盒才離開,視之如命的一幕依然印在腦海。

入《明報》初期一個小故事,至今仍印象深刻:話說一天公司響起火警鐘,大部分同事以為是一貫的誤鳴,沒有理會,繼續埋首案頭爬格仔(當年仍是用原稿紙寫稿的),或繼續講電話追新聞。及至警鐘聲久久未停,大家才驚覺要走火警逃生。

不過,採訪部一名主管逆人流走回自己案頭,拿起電話簿和卡片盒才願意離開。火警是小火,燒什麼已記不起了,反而老細視「電話簿和卡片」如命的一幕仍印在腦海,這既是笑話,但也很真實,正如主管說,「電話簿和卡片」背後的消息網絡,是記者生涯的資產。

工作枱上仍放着初入行的電話簿,長年累月翻揭下已破爛不堪。翻開內頁,密密麻麻寫滿姓名和電話,我最初跑房屋新聞,記錄著「房屋線」各人物聯絡的幾頁破爛得尤其厲害;如今電話簿已電子化,舊電話簿已超過10年無翻過了,但打電話搵料、核實新聞,是記者日常,多年無變。

記者與受訪者或報料者的問與答,全基於信任;在《明報》當記者有優勢,打電話給素未謀面的人,說「我是《明報》記者」,被拒機率較低。受訪者相信《明報》是認真求真的報紙,所以願意談下去,令我們找真相又行前一步。力求見報的報道全面、公道和真,就是《明報》長年以來的要求。

劉頌陽
明報助理執行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