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菲林到數碼 信任同事在場決定
相機還沒有自動對焦功能的年代,攝記拍攝時手指都不能放開鏡頭對焦環,眼睛要無比專注。(張景寧提供)
從菲林到數碼 信任同事在場決定
在菲林攝影年代,張景寧每天在燈箱前用放大鏡逐張細看手足拍回來的底片,挑選見報新聞相。(張景寧提供)

【明報專訊】明報於2000年全面改用數碼攝影,當時負責項目的郭慶輝說,數碼化影像無疑令傳送相片回公司更方便快捷,同時亦讓公司內的人有機會介入前線攝記的工作,遙距指點如何拍攝。他期望前線能有更大自由度,「我們不是攝影機器」。

見證由菲林轉到數碼攝影的世代,阿郭稱最大的改變是減省冲曬菲林的步驟,即使可能要多跑一單新聞,工作量與以往相比仍是大幅減少。他憶述,當初改用數碼相機,由於可即時重看照片,攝記有時會影一張看一張,看看效果如何,結果往往錯失重要的拍攝時刻,「要經常提醒他們不要看、不要看」。

攝記非攝影機器

隨着近年可透過網絡即時傳送照片回公司,阿郭形容採訪方式再度改變,公司上級有機會介入前線,「只要打一個電話,叫受訪者移兩步再影」。阿郭認為此做法不理想,因攝記並非攝影機器,理應信任同事在場的決定,故除非看到重大錯誤,他現時均避免這樣干預前線手足的工作。

(明報60周年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