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浪摘金 珊珊:體育難斤斤計較
「一枚奧運金牌,一份驚天動地的喜悅。一位二十六歲的女孩,自九○年首奪亞運銀牌開始,在六年的時間內,以忠實的訓練態度及不懈的努力,終於本港時間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九日上午六時許實現香港開埠以來奧運史上『零的突破』。珊珊沒有來遲,她畢竟來了。」

【明報專訊】「滑過千重浪」,23年前為香港帶來第一面奧運金牌的滑浪風帆運動員李麗珊已退役成為全職媽媽。她近日再接受《明報》訪問,提起奪金一刻,仍難掩興奮,但亦透露奪金後成全城焦點,而她一向低調、嚮往自由,在私隱度大減下曾質疑是否不應奪金。她認為體育界的貢獻不能以金錢衡量,勉勵現役運動員「一定要肯付出、有熱誠、不怕辛苦。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你都要面對」。

明報記者

李麗珊在長洲出生,以海為伴,12歲跟舅父學習滑浪風帆,18歲正式成為運動員。1996年,當時26歲的李麗珊代表香港參加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天氣惡劣,比賽一而再取消,但未有影響李麗珊的表現。李麗珊在第8場的總成績已遙遙領先,奠定勝局。回到岸邊,從未在人前流過半滴眼淚、一向予人有些男兒氣概的她,熱淚在眼眶中打轉。

事隔23年,奪金的喜悅李麗珊仍深刻記得。她受訪時表示最喜出望外的,是「可以因為我的金牌影響到很多人、令很多人開心」,但同時她亦瞬間成為全城焦點、傳媒追訪對象。她說曾感到很不習慣,「我本身是較低調的人,一直當運動員,尤其風帆運動比較自由,出到海是自己世界」,惟奪金回港後有大批記者守在家門,為免影響家人及鄰居,她有家歸不得。

回港初期,她無法經常見到家人,在街上即使戴帽也被人認出,令她質疑自己「應否贏這個金牌」。後來她學習站在支持者及傳媒的角度看,明白大家都是希望與她分享喜悅和表達支持,傳媒亦只是為了報道事件。她開始持開放態度與眾人相處,「辛苦感覺減少,對方(記者)可以交差,fans(支持者)亦可得到喜悅」。

2014年,時任特首梁振英表示體育界是「沒有任何經濟貢獻」的界別,惹來抨擊。李麗珊不評論梁的說法,但她個人認為「其實是否每件事都要用錢去衡量呢?」她說運動員形象較正面,帶給港人的正能量更為重要,而且近年不少商業品牌都喜歡以本地運動員做代言人,相信這樣不但可推廣運動,更能為該品牌帶來經濟收益。

退役全職媽媽「比做運動員難」

退役後,李麗珊成為全職媽媽,她笑言做全職媽媽比做運動員難,因每個孩子性格也不同,不像運動員能依靠數據協助,而是要靠自己摸索。李麗珊說運動對其人生、性格都帶來改變,若女兒他日希望成為全職運動員,她亦會支持。現時11歲的幼女也喜歡運動,李麗珊亦會全力配合及協助。

李麗珊與丈夫黃德森育有兩女,雖然早已放下風帆,但運動員的拼搏精神及堅持,同樣令她在照顧女兒時更有耐性。

(報看60年)

「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 牛下女車神踩出奇蹟

【明報專訊】作為體壇大師姐,李麗珊坦言因她曾為香港奪得首金,令市民大眾對現今運動員有更高期望,對運動員而言可說是壓力,也可成為動力。香港運動員近年亦屢創佳績,憑着不懈的努力,力證「香港運動員唔係垃圾」。2018年雅加達巨港亞運,港將摘下8金18銀20銅共46面獎牌,創出歷來最佳成績。2020年東京奧運舉行在即,一眾健兒力求再寫本地體壇新一頁。

在巨港亞運閉幕前一天,女子壁球隊首於團體賽封后。晚上再有男子七人欖球隊破魔咒,首挫日本爆冷奪金。苦等8年的欖球隊著名華將姚錦成賽後痛哭,盼佳績印證運動員背後的血汗,「很想藉此機會告訴港人,香港這細小地區孕育了很多人才,每面金牌都是運動員的血汗」。

第3次征戰亞運,累積5金1銀1銅的「牛下女車神」李慧詩,成為本港健兒中的「亞運獎牌王」,還有張敬樂與梁峻榮踩出奇蹟,後上歷史性稱霸麥迪遜賽。李慧詩於2019年3月的場地單車世界賽亦稱霸女子個人爭先賽,成為首名兩奪「彩虹戰衣」的港將,超越黃金寶等車手;加上2013年所奪的世界冠軍,李慧詩三度登頂改寫香港車壇歷史。

(報看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