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於昨日的兩宗山泥傾瀉意外,相信超過三百人在這兩件慘劇中斃命。全港警員消防員,以及民安隊,均已徹夜展開救援工作。兩宗慘劇,其一發生於觀塘翠屏道,大量泥沙塌下將一個安置區淹沒,死傷達二百人。另一宗昨夜發生於港島半山區旭龢道,數座大廈連環傾塌,約一百人死傷。」

【明報專訊】香港位處華南沿岸,每年夏季季候風均會帶來大量雨水。1972年便曾因持續暴雨,港九兩地發生嚴重山泥傾瀉,《明報》當年頭版報道災情,圖文展示大廈被山泥冲塌的情况。近半世紀過去,近年已甚為少見因風災雨災造成大量傷亡,惟災後如何攀越「叢林」、勇闖車站,與千百乘客擁擠在月台等候登車,香港人敬業樂業的準時返工返學精神,卻成為最常見的災後景象。

《明報》1972年報道,當年6月16日起,香港一連數天大雨,位於觀塘雞寮安置區(現翠屏邨一帶)附近的建築地盤泥土,經兩日暴雨冲刷後下塌,大量山泥傾瀉而下,淹沒觀塘翠屏道逾70間木屋,部分木屋更被山泥推至觀塘新區。事發當日為星期日,大部分居民均無外出,多人遭活埋,造成71死52傷。港島半山地區亦受災嚴重,寶珊道於豪雨下山泥傾瀉,先後冲毁兩幢分別2層及6層高樓宇。泥石流之後直冲當時新落成、樓高12層的旭龢大廈,強大衝擊力令大廈全幢倒塌。

駐港英軍連同消防員連夜搜救,救出多名生還者,包括及後成為終審法院常任法官的烈顯倫(現已退任)。據土力工程處出版的《山崩土淹話今昔——香港山泥傾瀉百年史》所述,烈顯倫當時被埋在瓦礫下接近40呎地方,他遭活埋後表現鎮定,並不斷唱着「披頭四」名曲When I’m Sixty-Four,歌聲引領救援人員去到其被困位置,令他奇蹟獲救。

「618雨災」最終造成138死、71傷,為香港史上死亡人數最高的山泥傾瀉意外。政府事後重新審視斜坡安全問題,並於1977年成立「土力工程處」,負責管制斜坡設計、建造和維修,將全港所有人造斜坡及天然斜坡納入規管,並且改善溝渠設計疏導雨水。

除雨災外,香港常見的天災為颱風,過去逾半世紀,本港先後曾受15次10號風球吹襲。其中,1962年颱風溫黛被稱為二戰後侵襲香港最強颱風,海水湧入吐露港,淹沒沙田、馬料水和大埔一帶,導致183死388傷,7.2萬人無家可歸。隨着本港發展,城市規劃及樓宇設計均着重防風,加上天文台會就有潛在威脅的颱風發提示,讓政府部門及早應對,近年已甚少造成嚴重傷亡的天災。

不過,政府於災後的應對曾為人詬病。2018年9月超強颱風「山竹」吹襲後,大量樹木倒塌阻塞道路,交通接近癱瘓,港鐵亦因電力故障而未能全面恢復服務。結果翌日不少市民返工時需穿越塌下樹木造成的「叢林」,港鐵大圍站月台更擠滿乘客,人龍塞至大堂,直至當日中午才疏導所有乘客。

山竹癱瘓交通

特首籲包容員工遲到

面對市民批評未有宣布停工,特首林鄭月娥當時稱「拿特首出氣沒問題」,強調宣布停工並非負責任的做法,只能以「強烈呼籲」的形式,請僱主諒解及包容因風災而遲到的員工。

明報記者

(報看6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