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明報六十:《明報》與我 / 文.楊岳橋
楊岳橋加拿大留學期間,透過閱讀《明報》加東版了解香港。(資料圖片)

【明報文章】世間甲子須臾事,逢着仙人莫看棋。

許渾在這裏引用了「王質爛柯」的典故:晉人王質入山採樵,遇見兩童子下棋,便放下柴斧旁觀;不過一局,竟見斧柄朽爛,回到村裏沒有一人認得。

山中一天世上千年,回首往事總是眨眼之間。小時家裏看《成報》、《新晚報》,大概到了小學較高年級時看過一本金庸的傳記,方知道《明報》原來由查大俠創辦,開始對這份報章充滿興趣──只是礙於年紀,我沒有財力更沒有牙力去決定讓哪份報紙影響家中的輿論氛圍。

人在海外 讀報了解香港事

後來到加拿大讀寄宿學校,逢周日就跑到城裏跟契媽飲茶,那時候才有機會真正接觸《明報》。每個星期日那個上茶樓飲茶的下午,就是我透過《明報》加東版仔細了解香港事香港情的時光。及後互聯網時代來臨,《明報》是最早搞網上版的報紙之一,讓平日困在宿舍的我也可以天天緊貼香港實情,真的要對它說句多謝。

其實又豈止一個學生仔要說多謝?相信加東版和加西版對移民加拿大的香港人來說,都是極其重要的精神支柱,它們是一道跨越太平洋的長橋,使僑居在外的人至少心靈上與香港牢牢連繫。

現在偶爾會在《明報》看到關於自己的報道,又是另一番奇妙的感覺;而縱使身處立法會大樓,有時也要看明報即時,才能掌握大樓其他地方的實况。

甲子須臾事,六十年來香港經歷的起跌,《明報》都一一在場見證。祝願《明報》的「須臾」一個接一個,尤其在這個許渾所言的「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時代,繼續秉持追求真相的精神,為香港人、為海外華人帶來高水準的新聞。

作者簡介:公民黨、立法會議員

[文.楊岳橋]